成效追踪
27
2021-01
一只羊的“华能”守望
作者 admin

 

导语:2015年,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华能集团联手在横山开展品牌扶贫探索,以横山优势羊产业打造“扶贫”品牌——“陕北横山羊肉”区域公用品牌。5年时间过去了,横山以“品牌扶贫”为抓手,大力发展横山羊产业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本文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华能人在陕北扶贫的故事,作者系芒种品牌管理机构专家委员、《农民日报》高级记者蒋文龙。

 

守望,总是关联着美好的事物:春天、理想、幸福、明天……

 

当你拥有守望,你便将拥有一份牵挂。你所存在的价值、你的生命都将被刷新,赋予更深的内涵。

 

守望具有力量。当他们来自天南海北,操着不同口音,薪火相传,只为同一个目标,这种守望便能穿透时间的坚硬。

 

在陕北榆林,就有这么一群人守望相承。他们来自中国华能集团,25年来,一任接着一任,在长城脚下、无定河畔,构绘着他们心中的塞上江南。

 

曾经日趋萎缩的羊产业,通过他们的接力,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产业。毛乌素沙漠边缘的这片黄土地已经脱贫,走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。

 

他们的身影、他们的故事,已经在陕北留下深深的烙印。

 

牛连启:从放养到舍饲
 
一根牧羊鞭、一件羊皮袄、一曲信天游,这是许多人对陕北羊倌的印象。但为人不知的是,山羊噬草时连根拔起,以致水土流失严重,陕北的生存环境由此日趋恶劣。
 

上世纪末,榆林地区实施封山禁牧,结果羊子存栏量陡然下降40%,许多老百姓生活陷入困顿。对陕北农户而言,一只羊就是一个储蓄罐。添衣服、买米面,全都指望着它。

 

放养,绝不能开口子;但禁养,又带来新的问题。两难的选择让陕北束手无策。此时,“华能”牛连启来到榆林挂职扶贫。

 

“能否将放养改成圈养?”老牛抛出这一设想时,无论是当地的干部还是农户,头都摇得像拨浪鼓。大家认为这是异想天开:把羊圈起来,一年四季都得喂食,青黄不接时还不得饿死?

 

老牛的“牛脾气”上来了。这个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,将研究方向彻底转了个向,开始到处请教、求证养殖问题。

 

当时,秸杆青储养畜在中原地区已经相当成熟,但陕北地区种的都是低矮的“老玉米”,人们掰下玉米后再用干瘪的秸秆喂牲口,没有营养还不够吃。老牛的想法是“以种为养”,引进高产玉米新品种,适时提前采收玉米,再把活杆用青储的办法加以保存,让羊子能长年吃到青绿饲料。

 

但青储秸秆在陕北风沙草滩地区能否种得活?提前采收玉米会不会影响产量?秸秆青储后口感发酸,羊子不爱吃怎么办?问题一个接着一个,总之一句话,活杆青储不好办!

 

老牛决心用事实说话。他找到思想比较开放,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农户首先做实验。结果,采用地膜和穴播技术,适合青储的高秆玉米不仅种得活而且获得了大丰收。

 

饲草加工离不开设备。老牛先是到北京、河北等地到处打探,发现市场上的设备又笨又贵,就萌发出自己研发的想法。他与当地技术人员日夜共同探讨,亲自绘图,改进达47次之多,最终研制出一款集铡草、粉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饲草加工设备,不仅能够加工畜禽饲料,还可以加工粉条、豆腐、黄米糕,十分实用。这项专利技术后来还获得诸多奖项,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。

 

为了提高养殖收入,老牛安排人到内蒙、辽宁购买种羊。有一次因为经验不足,和内蒙牧场的谈判陷入僵局。老牛得知后立即从北京辗转一天一夜赶到现场,谈妥合同又立即驱车,赶往140公里外的牧场羊圈清点装车,再连夜颠簸300多公里,将120只种公羊拉回到榆林。衣服几天不洗不换,全身又脏又臭,他却笑的合不拢嘴。

 

杂交后的陕北白绒山羊身价陡增,羊绒产量从每只3、4两提高到8两左右,仅此一项每只羊可增收40多元。在当地政府推广下,这一羊种 200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优良新品种。

 

从青储技术引进,到饲草加工设备研发,再到养殖品种改良,老牛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。十年间,远了搭客车,近的骑摩托,他跑遍了榆阳、横山、靖边三县60多个乡镇400多个村,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。

 

培训教材自己写,培训老师自己当。第一次培训,等了半天,来了6个农民,第二次提前通知,来了11个。但不管人多人少,老牛一笔一划认真讲解。一次现场培训时,看到农民对青储玉米杆将信将疑,他顺手拿起一块,赛进嘴巴就嚼起来:“谁家的羊不吃,我老牛全吃。”结果老百姓哄堂大笑。一个秋季,就推广建成了194个青储窖池。

 

为了加快推广饲草加工设备,老牛还制订出台了“华能出一点,群众筹一点”的政策模式,让陕北农户提前7年享受到“农机补贴”政策。在老牛锲而不舍努力下,铁板一块的传统放养终于慢慢被舍饲圈养替代。一方面天然植被迅速恢复,另一方面羊产业也得到稳步发展。羊子存栏量从1997年的52万只增加到2008年的400多万只。

 

但令人心痛的是,老牛2005年罹患脑神经瘤,不得不接受开颅手术,此后几经反复,于2008年遗憾离世。术后休养期间,自知“来日无多”的老牛不顾医生叮嘱,身体稍好就往榆林跑,即使在神志恍惚之中,仍叨念着“病好了还要去榆林”。直至告别人世前,老牛始终放不下的,还是他倾注了十年心血的那只羊。

 

唐凯:从产业到品牌
 

患病之后,老牛开始考虑扶贫工作的接续问题。在组织推荐的人选中,老牛一眼相中了唐凯。在老牛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光里,唐凯一有时间就去医院陪老牛聊天,帮忙打理各种手续。听着病榻上老牛念叨榆林扶贫的过往,唐凯觉得,老牛是在把他珍爱的扶贫事业托付给自己。老牛对陕北老乡的感情深深打动了唐凯。

 

唐凯感到,老牛历经十年,终于走出“鱼与熊掌兼得”的路子,但要稳住产业、持续发展,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。特别是2009年,华能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,使得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之后,市场拓展和产品溢价就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。

 

此时,华能在榆林帮扶的靖边、榆阳等地已经先后脱贫摘帽,这让华能能够集中精力,聚焦横山。

 

却说横山羊肉在西北尤其是陕北榆林一带大名鼎鼎,不仅营养丰富、风味独特,而且养殖规模较大,是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依靠。但由于长期以来名扬在外,伴随而来的是“李鬼”横行、真假难辨。想要对“横山羊肉”进行品牌保护,“横山”商标又已被南方企业注册多年。

 

俗话说,养得好还要卖得好。在唐凯看来,现阶段,扶贫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向品牌打造。“资金投入品牌建设,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力,让品牌溢价最终回馈生产者,这要比单纯的给钱、给物更具意义。”经过将近一年的观察思考, 2014年,唐凯几经辗转,找到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,双方决定联手,在横山进行“品牌扶贫”实验。

 

但万事开头难。由于区域公用品牌是个新生事物,地方上对“品牌扶贫”的创新做法还一时难以理解,在规划编制阶段就阻力重重,甚至一度搁浅,这让身在北京的唐凯异常焦急。

 

2015年,为助力横山脱贫攻坚,华能决定选派选干部前往挂职。唐凯眼前一亮,觉得这是天赐良机,助他实现自己的设计思路。但是,特殊的家庭情况,很快就浇灭了他的念头。

 

唐凯儿子两岁半时查出患有肌营养不良症,医学上将其称为“渐冻人”,一般寿命不会超出25岁,从上幼儿园开始,就是唐凯每天背着去上学,由于病情带来的诸多不便,三年级以后便休学在家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病情逐渐加重,随时需要有人照看,上厕所、洗澡都要两个人协助才能解决,出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,儿子越来越离不开他。

 

一边是师傅的扶贫事业需要接续,一边是家庭孩子离不开他的

 

照料,唐凯陷入深深的纠结。踌躇多日后,唐凯终于鼓起勇气,跟妻子提出去一线扶贫的想法。妻子深明大义,鼓励说:“去吧,就当我们为家人做善事!”。

 

岂料祸不单行。这边组织刚确定人选,唐凯的父亲恰恰又查出了肾癌细胞和静脉栓塞,虽然年龄原因只能保守治疗,但母亲怕家里随时有变故,反对唐凯去外地挂职。在分析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后,唐凯同家人商量好应急措施,帮助母亲打消思想顾虑。就这样,带着对老牛承诺和对家人的愧疚,唐凯踏上了陕北黄土高原,挂职横山县副县长。

 

到了地方,唐凯一方面完成“规定动作”,大力为贫困村修建基础设施,但另一方面把更多心思,用在了谋划公用品牌建设上。他希望通过探索品牌、电商、金融相互协同的产业扶贫模式,帮助地方把横山羊肉的产业链打造完整。

 

羊肉也要做品牌?千家万户的羊怎么做品牌?唐凯一面聘请浙大团队进行品牌顶层设计,一面抓住机会学习,在《横山羊肉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》完成后,亲自动手,起草编写了配套的《横山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》。

 

品牌打造需要商标注册作为基础。为了解决品牌保护难题,唐凯通过各种关系,与先注企业多次协调未果,无奈之下探寻折中办法,注册了“陕北横山羊肉”商标。为了开发溯源监管系统,唐凯又东奔西颠,到处考察,寻找专业公司,最后终于让横山羊都挂上了身份证。

 

有人不解,说,这么多具体工作不应该是当地政府完成吗?唐凯每次都解释:华能尽管是国企,但就市场营销而言,比陕北的行政系统还是要占有优势。

 

2017年6月4日,“陕北横山羊肉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”在西安正式召开。个性鲜明的包装,美轮美奂的形象片,让“横山羊肉”在所有来宾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唐凯在会上信心满满宣布,横山特色产品将以羊肉为龙头,以公用品牌的崭新形象迈进一线城市的消费市场。

 

品牌发布当年,横山羊肉的价格就高出周边县区每斤一元。

 

当年底,带着各种荣誉,也带着对品牌的满满期待,唐凯结束挂职回到北京。当单位征求他的意见,准备给他调整工作岗位时,他婉言谢绝了领导的美意。因为他觉得,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、持续的任务,现在序幕刚刚拉开,自己留在扶贫部门,更有利于整合资源推动工作。

 

品牌落地:从脱贫到致富
 

唐凯回到北京的第二年,横山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,成为陕西首批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四个县之一。统计数据表明,横山当年羊子存栏量达到近226万只,实现产值11.72亿元,扶持发展白绒山羊养殖的2656家在册贫困户全部脱贫。

 

横山脱贫了,但华能的对口帮扶不可能结束。接替唐凯到横山挂职的,是华能集团陕西发电公司铜川电厂的秦爱民。

 

却说这位秦县长出身平原,一到横山就给来了个下马威。这天,他到横山最为偏远的双城乡调研羊产业发展,只见沟壑之间山路蜿蜒,180度以上的弯道一个接着一个。不到一个小时,他就感到翻江倒海、虚汗淋漓,终于紧急停车吐了个昏天黑地。此后,他接受教训,随车携带晕车药和塑料袋,硬是在短短两个月内,走遍了19个乡镇,访问了近50个贫困村、10多家农企,把全区羊产业发展情况摸了个遍。

 

面对唐凯刚刚开了个头的横山羊肉品牌,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秦爱民决心发挥自身优势,从产品追溯入手,为品牌赋能。

 

追溯项目尽管有专业公司承接,但因为涉及活体,又属全域,程序开发人员无所借鉴,因此,第一版产品侧溯源APP上线后,使用情况很不理想。出现了用户不愿使用,开发者一筹莫展的结果。

 

无奈之下,秦爱民只得赤膊上阵。炎炎夏日,膻气冲天,他来到羊肉加工车间,从活羊进厂到产品入库,仔细观察屠宰中的每个环节,反复琢磨工人的操作习惯、强度,有时在屠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。最后终于研发出适合屠宰场使用的溯源数据流程。当新版APP上线之时,工厂里的师傅们终于发现,这个总是泡在车间里的“程序员”,竟然是副区长。

 

有了溯源支撑,横山羊肉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,品牌的价值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。2018年,横山羊子饲养量和羊肉价格再创新高,全区羊产业增收2个多亿。

 

2019年12月底,横山迎来了新一任扶贫挂职副县长——华能集团陕西发电公司秦岭电厂的任晓军。当任晓军从秦爱民手中接过“火炬”,一看那是整整十页纸。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华能接下去要干的各项工作。

 

任晓军面对的,是品牌运营的深水区:统一的品牌设计有了,产品追溯也有了,接下去横山羊肉要走市场,还必须有个统一的标准。但千家万户的养殖户,标准由谁来制订、如何进行推广、谁来执行监督?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,品牌就很难发挥作用。

 

任晓军决心在体制机制构建上有所突破。

 

2020年4月,华能推动组建的“陕北横山品牌发展有限公司”正式面世,任晓军兼任董事长。他的想法是,在横山选择一家羊肉加工龙头企业,利用华能在榆林市投资设立的产业扶贫基金,以投代补共同建设“分装中心”。该企业不仅要承担品牌产品标准推广执行任务,向同类企业提供加工包装等“市场化”服务,达到品牌产品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目的,而且还必须与种养殖户提前签订保价收购协议,结成紧密连接的利益关系。

 

以投代补?进入民企?任晓军的新理念让许多人一下子接受不了。但任晓军十分坚持:扶贫资金如果采取传统办法进行补贴,就很难与品牌扶贫的目标达成一致,而通过基金的方式进入民企后,政府既可以通过资金监管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,且一旦发现有异可随时退出,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。

 

“既然是华能投资组建的产业扶贫基金,为什么不能让品牌运营公司自己建一个分装中心?” 面对另一种声音,任晓军也是态度鲜明:“品牌公司是国企,自己运营品牌、自己建分装中心、自己卖产品,这对民企不公平,推动产业发展不能通过与民企抢市场,应该是多方创造条件,通过市场化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。”

 

目前,横山羊肉“分装中心”已经确定落户“香草情”,500万基金投资已经通过投委会表决。接下去,追溯系统要提升、社交电商APP需要搭建、品牌推广需要落地、相关人员需要培训。任晓军还希望开出横山羊肉面馆的全国连锁店,通过面馆彻底打响‘横山羊肉’品牌,同时也把其它横山农产品带到全国。

 

任晓军从未有过如此的忙碌,也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。每天,他都像打了鸡血似的,起早贪黑,不是带队去外地考察、学习,就是在当地调研、培训,似乎有永远用不完的力气。他从内心里感谢他的家庭,可以让他无牵无挂,给他创造那么好的工作条件。

 

“最近,陕西省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’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横山,我们准备通过建设饲草种植和羊子饲养基地,支持冷链物流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打造产业链,可以肯定,横山羊产业发展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升,农户的收入还会稳定提高。”任晓军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。